每日配资网站 马斯克的智慧: 人在任何时候, 一定要200%相信自己

2008 年圣诞节前的一个深夜每日配资网站,洛杉矶郊外的 SpaceX 仓库里飘着一股煤油味,马斯克坐在一堆炸得焦黑的火箭残骸上,手里攥着半瓶没喝完的可乐。
手机屏幕亮了三次,一次是银行催还 4000 万美元贷款的短信,一次是特斯拉工厂发来的 “产能又崩了” 的邮件,还有一次是前妻的律师函哦不,没有横杠,就是前妻的律师函。
这时候仓库门被推开,他的助理抱着一摞破产清算文件,小声说:“老板,要不咱们…… 认了?” 马斯克抬头,眼镜片上还沾着火箭燃料的污渍,却笑得像个刚抢到火星门票的小孩:“认了?我连火星殖民地的 WiFi 密码都想好了,现在认了,外星人该以为地球人没种了。”
你看,这就是马斯克和我们普通人的区别。
我们说 “相信自己”,顶多是 “我觉得这事可能成”,像揣着半块糖去幼儿园,既怕被抢又怕化了;马斯克的 200% 相信,是 “这事必须成,就算天塌下来我用火箭顶着”,活像个拿着烟花闯火药库的疯子但偏偏,他每次都能把火药库变成跨年晚会现场。
今天咱们就扒一扒,他这种 “反常识的相信” 到底藏着什么猫腻,为啥能把 “不可能” 三个字,炸成 “刚试了试,成了” 的圈文案。

一、200% 相信不是 “自信”,是 “反理性的偏执”:越理性的人,越容易死在 “止损点”
咱们从小被教的 “相信自己”,都裹着一层 “理性” 的糖衣。
比如老师说 “要相信自己能考 100 分,但也要接受考 80 分的现实”;老板说 “要相信项目能成,但也要做好失败的预案”。说白了,这就是 “留退路的相信”,本质上是怕输、怕疼、怕别人说 “你看,他果然不行”。
但马斯克的 200% 相信,偏偏是 “堵死所有退路的偏执”,甚至有点 “反人类理性”。
就说 SpaceX 第一次发射猎鹰 1 号火箭吧。
2006 年 3 月 24 日,发射台在夸贾林环礁,一个地图上都难找的小岛。
当时马斯克已经砸了 1 亿美元进去,那是他卖 PayPal 赚的大半身家。发射前,NASA 的专家找他喝茶,委婉地说:“小马啊,我们搞火箭搞了几十年,成功率也就 70%,你第一次就别抱太大希望了。”
马斯克点头说 “谢谢提醒”,转头就跟团队说:“今天必须成功,失败了咱们就把公司卖了,再凑钱搞第二次。” 结果呢?火箭升空 25 秒就开始晃,然后 “boom” 的一声炸成了火球,碎片掉进太平洋里,连块完整的铁皮都没捞着。
按理说,正常人这时候就得慌了:钱没了,脸丢了,专家还等着看笑话。但马斯克抱着胳膊在海边站了半小时,回来跟团队说:“没事,下次咱们把燃料管道改粗点,再试一次。”
第二次发射是 2007 年 3 月,这次更惨,火箭飞了 1 分 19 秒,第二级发动机突然熄火,又炸了。这时候投资人开始跳脚,有人说 “马斯克就是个骗子,把我们的钱扔海里听响”,还有人说 “赶紧止损,再投下去连裤衩都没了”。
马斯克呢?他把所有投资人叫到一起,拍着桌子说:“我再投 2000 万,你们要撤资随便,但撤了就别想再进来火星的船票,只给敢赌的人。”
第三次发射是 2008 年 8 月,这时候马斯克已经快没钱了,特斯拉那边也快撑不住,他连自己的房子都挂出去卖了。这次火箭倒是飞了 5 分钟,眼看就要进入轨道,结果燃料系统又出问题,还是炸了。
现场有人哭了,团队里的工程师蹲在地上说:“老板,要不咱们算了吧,可能咱们真不是搞火箭的料。” 马斯克蹲下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你见过有人第一次学骑自行车就不摔的吗?咱们这才摔了三次,比学自行车简单多了。”
然后他掏出手机,给银行打电话:“我把我最后一套别墅抵押了,再贷 1500 万,下周再试一次。”
你看,这就是马斯克的 “反理性” 正常人的理性是 “一次失败是意外,两次是巧合,三次就是必然,该止损了”,但他的理性是 “一次失败是没找对方法,两次是没摸透规律,三次是快摸到门了,必须再踹一脚”。

后来第四次发射,2008 年 9 月 28 日,猎鹰 1 号终于成功进入轨道,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枚私人公司发射的轨道火箭。事后有人问马斯克:“你当时就不怕把所有钱都赔光,变成穷光蛋吗?” 他说:“怕啊,但我更怕几十年后躺在摇椅上想:‘当年要是再试一次,说不定我就把人送上火星了’,那种遗憾,比没钱难受一万倍。”
“理性” 这东西,有时候就是个陷阱。
尤其在做没人做过的事时,所谓的 “理性分析”,本质上是用过去的经验套未来的事,就像用清朝的尺子量现代的桌子,根本不准。
比如当年有人说 “电动车不可能取代燃油车,因为充电太慢、续航太短”,这是理性;有人说 “私人公司不可能搞火箭,因为 NASA 都花了几百亿”,这也是理性。
但马斯克偏偏不信这套,他的 200% 相信,不是 “我知道能成”,而是 “我不管别人说不能成,我就要试试” 这种 “反理性的偏执”,恰恰是突破常规的钥匙。毕竟,所有的 “第一次”,都是从 “别人说不可能” 开始的。
二、200% 相信不是 “死扛”,是 “动态纠错的疯狂”:越固执的人,越会在 “错路” 上狂奔
很多人误以为 “200% 相信自己” 就是 “一条道走到黑”,比如有人创业,产品明明没人买,还说 “别人不懂我的好,我要坚持到底”;有人写文章,明明没人看,还说 “我写的是艺术,你们不懂”。
这不是 “相信自己”,这是 “跟自己较劲”,本质上是把 “相信自己” 和 “自己的决策” 绑在了一起,以为承认决策错了,就是否定自己。
但马斯克的 200% 相信,从来不是 “死扛错路”,而是 “对目标死扛,对方法疯狂纠错” 他信的是 “我能做成这件事”,不是 “我现在的方法一定对”。
就说特斯拉最惨的 2018 年吧,当时 Model 3 的产能问题快把马斯克逼疯了。
本来计划每周产 5000 辆,结果实际只能产 1000 多辆,工厂里堆满了零件,工人天天加班还是赶不上进度。华尔街的分析师说 “特斯拉要完了,马斯克就是个搞营销的,根本不懂制造业”;网友更损,把 Model 3 叫 “Model 等”,说 “等你提车的时候,孩子都会打酱油了”。
马斯克这时候干了件特别疯狂的事:他直接把办公室搬到了工厂,睡在生产线旁边的帐篷里,还发推特说 “不解决产能问题,我就不回家”。

但他没像某些老板那样,天天骂员工 “你们怎么这么没用”,而是自己蹲在生产线旁边,看哪里出了问题。比如有个环节是人工安装电池组,效率特别低,马斯克看了半天,说 “这不行,得用机器人”,结果买了机器人回来,发现机器人比人还慢,还经常出错。
这时候有人说 “还是用人工吧,机器人不靠谱”,马斯克却说 “机器人不靠谱,是因为咱们没调好,再改改程序试试”。他带着工程师熬了三个通宵,改了机器人的算法,还把电池组的设计改了,让机器人更容易安装最后这个环节的效率提升了 3 倍。
你看,马斯克的 200% 相信,不是 “我永远是对的”,而是 “我要做成的事,必须做成,至于用什么方法,随时可以改”。
这跟咱们常说的 “坚持” 完全不一样咱们的坚持是 “坚持自己的选择”,他的坚持是 “坚持自己的目标”。
就像你要去北京,本来想坐火车,结果火车晚点了,你非说 “我就要坐火车,等多久都等”,这是死扛;但马斯克会说 “火车晚点了?那我租个车开过去,实在不行我搭飞机”,这是动态纠错。
很多人之所以不敢 “200% 相信自己”,就是怕 “万一我错了怎么办”。
但马斯克告诉我们:错了很正常,重要的是别把 “自己” 和 “错误” 绑在一起。
你信的是 “你能做成这件事”,不是 “你第一次就能做对这件事”。就像小孩学走路,摔了不是因为 “你不行”,是因为 “你还没找到平衡的方法”。
所以 200% 相信自己,不是让你变成 “不撞南墙不回头” 的傻子,是让你变成 “撞了南墙就拆墙” 的疯子毕竟,南墙再厚,也架不住你天天拆。

三、200% 相信不是 “单打独斗”,是 “用偏执吸引同频者”:越疯狂的目标,越能筛出 “真信徒”
咱们总觉得 “相信自己” 是一个人的事,比如 “我要创业,我相信自己能成,不管别人怎么说”。
但马斯克的 200% 相信,从来不是 “一个人的狂欢”,而是 “用自己的偏执,吸引一群同频的疯子”。
他就像一个拿着喇叭的导游,站在 “不可能” 的山脚下喊:“有没有人跟我一起爬上去?山顶有火星的门票!” 一开始没人理他,甚至有人笑他,但慢慢的,就有越来越多的人说 “我跟你一起去” 不是因为他们相信 “能爬上去”,是因为他们相信 “这个喊口号的人,真的会拼尽全力往上爬”。
就说 SpaceX 的早期团队吧,第一批工程师里有个叫汤姆・穆勒的,本来在 NASA 工作,拿着高薪,还有稳定的福利。他听说马斯克要搞私人火箭,觉得特别荒唐,说 “这小子根本不懂火箭,就是个有钱的门外汉”。
结果马斯克亲自去找他,跟他聊了三个小时,说 “NASA 搞火箭太慢了,我想在十年内把人送上火星,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干?” 汤姆说 “你这是天方夜谭,根本不可能”。
马斯克没反驳,只是把自己画的火星殖民地图纸给他看,说 “你看,这是我想建的火星基地,有房子,有农场,还有游乐场,咱们要是做成了,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把人送上火星的团队你不想在历史书上留个名字吗?”
汤姆后来回忆说,他当时觉得马斯克疯了,但他看到马斯克眼睛里的光,就像 “一个小孩看到了自己最想要的玩具,不管别人说什么,都一定要拿到”。
最后他辞了 NASA 的工作,加入了 SpaceX,一开始的工资比在 NASA 少了一半,还没有稳定的福利。有人问他 “你疯了吗?放着好好的工作不干,跟一个疯子搞火箭”,汤姆说 “我觉得马斯克可能是疯了,但如果他真的能做成,那我就能参与一件改变世界的事就算失败了,我也能说‘我曾经跟马斯克一起试过把人送上火星’,这比在 NASA 混日子有意思多了”。
马斯克的 200% 相信,其实是一种 “吸引力法则” 你越疯狂地相信一件事,就越能吸引那些跟你一样疯狂的人。
这些人不是因为 “看到了希望” 才跟着你,是因为 “看到了你身上的执念” 才跟着你。就像一群人在黑暗里走路,你手里拿着火把,说 “跟我走,前面有光”,虽然没人看到光,但他们看到你手里的火把,就愿意跟着你走。
很多人说 “我也想相信自己,但没人跟我一起”。
其实不是没人跟你一起,是你还没做到 “让别人相信你真的会拼”。
如果你只是嘴上说 “我要创业”,却天天在家刷手机,没人会跟你;但如果你像马斯克一样,就算失败了也不放弃,就算没钱了也自己掏腰包,慢慢就会有人说 “我跟你一起干”。因为大家相信的,不是 “这件事能成”,是 “你这个人,值得跟”。

结尾:200% 相信自己,不是 “变成马斯克”,是 “找到自己的火星”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 “马斯克是天才,我是普通人,我学不来他”。其实不用学他,因为 200% 相信自己,不是 “要像马斯克一样搞火箭、搞电动车”,而是 “找到自己的‘火星’,然后拼尽全力去实现”。
你的 “火星” 可能是开一家小书店,可能是写一本自己的书,可能是教会孩子弹钢琴不管是什么,只要你 200% 相信 “这件事值得做”,就算别人说 “不可能”,就算遇到很多困难,你也不会放弃。
就像马斯克说的 “当你有了一个伟大的目标每日配资网站,困难就会变得渺小”。
联合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