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迁走90%产能?外资撤离潮再添PC巨头配资网站首选,网友辣评:硬要步戴尔后尘
继戴尔之后,又一PC巨头宣布撤出?
近日,全球第二大个人电脑制造商惠普宣布,计划斥资1.5亿美元(约为10.9亿元)重组供应链,以确保到年底实现“90%北美产品在以外地区制造”的目标。
事实上,早在去年就有消息传出惠普计划在3年内“全面断链”,却很快遭到辟谣,言之凿凿道:中国是我司全球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如今,惠普对传闻闭口不谈,大举转移产能,引发网友热议:上一个这么做的已经没人买了!
01 吃饭砸锅!全球PC巨头接连撤离
作为全球“PC双雄”,戴尔和惠普的在华市占率曾稳居前二。
2022年底,有媒体称戴尔计划从2025年起“不让其赚一分钱”,不仅要弃用芯片,还要将制造100%剔除供应链。一时间,制造业将受到重创的传言甚嚣尘上,而戴尔却保持沉默任凭舆论发酵。
很快,戴尔就遭到消费者的自发抵制。据Canalys统计数据,戴尔2023年在华出货量从年初跌到年底,市场份额更是创下近年新低配资网站首选,仅剩8%。2024年1月,戴尔的澄清虽迟但到,称从未发布过任何撤离消息,“一直是我司最重要的国际市场”。
但这迫于业绩压力的“辟谣声明”显然没人买单,2024年戴尔销量跌出市场的前五名,不得已开启全球大裁员,1.3万人陆续下岗。
有了戴尔的前车之鉴,惠普曾在去年消息刚传出时辟谣,却被网友怒斥其“两副面孔”。据悉,惠普接连注销公司,还大力投资在泰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建厂,其首席供应链官Ernest Nicolas更是在博客中写道:为了降低客户风险,我们会将生产转移到其他地点。众所周知,“既要还要”是美企的一贯伎俩!
谁也没有想到,惠普不仅没有引戴尔为戒,还要步其后尘,下场不言而喻。
02 “绕不开”的制造
早在几年前,外资就曾掀起“热潮,不乏外媒看贬制造业,“吃亏的肯定是他们”。只不过,企业将危机转化为机遇,蚕食外企历时多年打下的江山。据Canalys统计数据,市场一季度国产品牌稳居前2,出货量更是远超惠普和戴尔总和。
而此前外迁的苹果、富士康等企业,已将生产重心陆续转移回来。据最新报道,苹果向国内供应链企业如立讯精密、蓝思科技等追加120亿美元订单;投资5亿美元改造生产线,力求产能提升至巅峰水平。事实证明,这些企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稳定且高效的制造业承接。
正是因为国产技术的介入,诸多领域不再是美企一家独大。2024年前三季度,在中国PC市场逆势增长,而包括惠普、戴尔在内的外资跌跌不休,出货量同比下降12.3%、39.6%。反观曾处于掌控地位的美企,生存空间正受到国产品牌的挤压,彻底告别躺赚的黄金时代。
可见,唯有相信且尊重市场的品牌,才能收获消费者的青睐。对于惠普“两面三刀”的做法,一众网友评论道:戴尔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
03 核心技术在手,无惧打压
长期以来,美方为打压的自主创新势头,使劲浑身解数。每当在高精尖领域崭露头角,就会遭受打压。除了计算机,在半导体、无人机、生物制造等领域,几乎在与整个西方抗衡。
国产技术的崛起,赋予我们应对西方施压的底气,可以坦然接受像戴尔、惠普等企业,实现自给自足。更重要的是,这让我国各领域深刻意识到,唯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国际上享有话语权。
得鱼忘筌的惠普,更大的麻烦还在后面。
文章素材来自于网络,注意甄别,侵权删!
联合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